首页>地方法规 / 正文
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公告2018年第5号 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关于发布《江西省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和《江西省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的公告
admin 2022年09月30日 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公告2018年第5号
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关于发布《江西省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和《江西省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公告2018年第5号 2018-06-15
为加强全省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营造诚信兴商环境,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制定了《江西省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江西省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现予发布,自2018年6月15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
附件1
江西省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促进纳税人诚信自律,提高税法遵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纳税信用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信息开展的采集、评价、确定、发布和应用等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已办理税务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纳税人)。
第四条 纳税信用管理遵循客观公正、标准统一、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五条 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以下简称“江西省税务局”)负责全省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各市、县(区)税务局负责所辖地区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省、市、县税务局纳税服务部门具体负责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其他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具体工作。
第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与工商、质检、海关、金融等部门开展合作,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的联动管理。
第二章 纳税信用信息采集
第七条 纳税信用信息采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收集。
第八条 纳税信用信息包括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税务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以及相关部门评价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税务内部信息包括经常性指标信息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涉税申报信息、税(费)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非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税务检查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不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
外部信息包括外部参考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外部参考信息是指评价年度相关部门评价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外部评价信息是指从相关部门取得的影响纳税人纳税信用评价的指标信息。
第九条 纳税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由江西省税务局组织实施,按月采集。
第十条 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信用历史信息中的基本信息由税务机关从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中采集,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中暂缺的信息由税务机关通过纳税人申报采集;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以及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从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记录、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相关部门官方网站、新闻媒体或者媒介等渠道采集。通过新闻媒体或者媒介采集的信息应当核实后使用。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八条第三款税务内部信息从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中采集。
第十二条 纳税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方案由江西省税务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另行确定。
第三章 纳税信用评价
第十三条 纳税信用评价周期为一个纳税年度,即每年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不参加本期评价:
(一)从首次在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宜之日起时间不满一个评价年度的个体工商户;
(二)评价年度内无营业收入的个体工商户;
(三)因涉嫌税收违法被立案查处尚未结案的;
(四)被审计、财政部门依法查出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正在依法处理,尚未办结的;
(五)已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尚未结案的;
(六)被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
(七)其他不予评价的情形。
第十五条 纳税信用评价采取年度评价指标得分和直接判级方式,年度评价指标得分采取扣分、加分相结合的方式,从100分起评;非经常性指标缺失的,从90分起评。
具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见《江西省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
第十六条 纳税信用级别设A、B、C、D四级。A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90分以上的;B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70分以上不满90分的;C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40分以上不满70分的;D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不满40分或者直接判级确定的。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本评价年度不能评为A级:
(一)自纳税人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之日起不足3年的;
(二)评价年度内非正常原因增值税连续3个月或累计6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
(三)评价年度内停业连续达3个月以上或累计达6个月以上的个体工商户;
(四)不能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并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向税务机关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本评价年度直接判为D级:
(一)提供虚假申报材料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非善意接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三)非法代开发票的;
(四)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发票,非法制造发票防伪专用品,伪造发票监制章的;
(五)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六)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的;
(七)其他违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定或者违反发票管理规定,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
(八)违反发票管理规定,虚构业务或提供虚假材料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的
(九)评价年度末仍是非正常户记录的纳税人;
(十)非正常户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负责经营的其他纳税户;
(十一)D级纳税人的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负责经营的其他纳税户;
(十二)采取虚假停业、虚假注销等方式,逃避纳税义务的;
(十三)在规定期限内未按税务机关处理结论缴纳或者足额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
(十四)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或者拒绝、阻挠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税务稽查执法行为的;
(十五)存在逃避缴纳税款、逃避追缴欠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行为,构成犯罪的;
(十六)存在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税收违法行为,未构成犯罪,已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
(十七)存在偷税行为,未构成犯罪,但偷税(逃避缴纳税款)金额10万元以上且占当年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已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
(十八)拒绝或阻止税务执法人员依法依规开展入户检查时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的;
(十九)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的。
第十九条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的,不影响其纳税信用评价:
(一)由于税务机关原因或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纳税人未能及时履行纳税义务的;
(二)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以及明显的笔误造成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
(三)省级以上税务机关认定的其他不影响纳税信用评价的情形。
第四章 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确定和发布
第二十条 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确定和发布遵循谁评价、谁确定、谁发布的原则。
第二十一条 税务机关每年4月确定上一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并为纳税人提供自我查询服务。
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对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向作出评价的税务机关申请复评。作出评价的税务机关应在受理纳税人复评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复评工作,并向纳税人反馈复评结果或提供评价结果的自我查询服务。
第二十三条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级别实行动态调整。因税务检查等发现纳税人以前评价年度存在直接判为D级情形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调整其相应评价年度纳税信用级别为D级,并记录动态调整信息,该D级评价不保留至下一年度。对税务检查等发现纳税人以前评价年度存在需扣减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得分情形的,主管税务机关暂不调整其相应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和记录。
纳税人因第十四条第(三)、(四)、(五)、(六)项所列情形解除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补充纳税信用评价的,主管税务机关应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纳税人信用评价状态变化时,各级税务机关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办税服务厅等渠道通知、提醒纳税人。
第二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对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按分级分类原则,依法有序开放:
(一)对评价为A级纳税信用级别的纳税人,由省、市、县税务局分别通过门户网站、办税服务厅向社会公告;
(二)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以及与相关部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合作备忘录、协议等规定,逐步开放B、C、D级纳税人名单及相关信息;
(三)定期或者不定期公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
第五章 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查询自身的纳税信用情况,申请开具纳税信用情况证明。
第二十七条 税务机关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对不同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实施分类服务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A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予以下列激励措施:
(一)主动向社会公告年度A级纳税人名单;
(二)可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增值税发票用量需调整时即时办理;
(三)普通发票按需领用;
(四)评为出口管理一类企业的A级纳税人,税务机关受理出口退(免)税正式申报后,经核对申报信息齐全无误的,即可办理出口退(免)税;可优先安排该类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税务机关可向该类企业提供绿色办税通道(特约服务区),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联系企业。
(五)连续3年被评为A级信用级别的纳税人,除享受以上措施外,还可以由税务机关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
(六)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容错受理”便利服务,部分涉税资料不齐全的,如纳税人书面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提供,可先行受理,加快办理进度。
(七)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实施的联合激励措施,以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二十九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B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实施正常管理,适时进行税收政策和管理规定的辅导,并视信用评价状态变化趋势选择性地提供本办法第二十八的激励措施。
第三十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C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依法从严管理,并视信用评价状态变化趋势选择性采取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的管理措施。
第三十一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D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公开涉及重大税收违法案件D级纳税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名单,对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纳税人和其他类型纳税人纳税信用直接判为D级;
(二)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按辅导期一般纳税人政策办理,严格限量供应增值税发票;
(三)加强出口退税审核;
(四)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发现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的,不得适用规定处罚幅度内的最低标准;
(五)D级评价保留2年,第三年纳税信用不得评价为A级;
(六)加强纳税评估,严格审核其报送的各种资料;
(七)将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通报相关部门,建议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
(八)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实施的联合惩戒措施,以及依法采取的其他严格管理措施。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所称“以上”,包括本数。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8年6月15日起施行。《江西省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类型纳税人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江西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7年第6号)同时废止。
江西省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
江西省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 | ||||||
序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计分标准 | 直接判级 | |
1 | 01.涉税申报信息 | 0101.按照规定申报纳税 | 010101 | 010101.未按规定期限纳税申报(按征期计算) | 扣5分 | |
2 | 010102 | 010102.未按规定期限代扣代缴(按税种按次计算) | 扣5分 | |||
3 | 010104 | 010104.评价年度内非正常原因增值税连续3个月或累计6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 | 不予评A | |||
4 | 010105 | 010105.自纳税人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之日起不足3年的 | 不予评A | |||
5 | 010107 | 010107.增值税定期定额户主动如实向税务机关申报未开票部分销售收入,且申报销售收入超过起征点的 | 加1分 | |||
6 | 010108 | 010108增值税定期定额户主动如实向税务机关申报未开票部分销售收入,且申报销售收入未超过起征点的 | 最高每次(季度)加1分 | |||
7 | 0102.增值税抄报税 | 010201 | 010201.未按期抄报税的(按次计算) | 扣5分 | ||
8 | 0103.出口退(免)税申报与审核 | 010301 | 010301未按规定报送出口退税申报资料的(按次计算) | 扣3分 | ||
9 | 0104.税收优惠资格资料真实申报 | 010401 | 010401.提供虚假申报材料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 | ____ | 直接判D | |
10 | 0105未按规定报送相关涉税资料 | 010502 | 010502.未按规定提供其他涉税资料的(按次计算) | 扣3分 | ||
11 | 010503 | 010503.未在规定时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开立(变更)账号的(按次计算) | 扣5分 | |||
12 | 010505 | 010505.提供虚假涉税资料,不如实反映或拒绝提供涉税资料的(按次计算) | 扣11分 | |||
13 | 02.税(费)款缴纳信息 | 0201.欠缴税(费)款次数 | 020101 | 020101.未按规定期限缴纳已申报或批准延期申报的应纳税(费)款,但至评价期末已缴纳的(按次计算) | 扣5分 | |
14 | 0202欠缴税款金额 | 020201 | 02020102至评定期末,已办理纳税申报后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税款或经批准延期缴纳的税款期限已满,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在1万元以下的 | 扣3分 | ||
15 | 020202 | 020202至评定期末,已办理纳税申报后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税款或经批准延期缴纳的税款期限已满,纳税人未在税款缴纳期限内缴纳的税款在1万元以上的 | 扣11分 | |||
16 | 0203.代扣代缴 | 020301 | 020301 已代扣代收税款,未按规定解缴的(按次计算) | 扣11分 | ||
17 | 020302 | 020302 未履行扣缴义务,应扣未扣,应收不收税款(按次计算) | 扣3分 | |||
18 | 0204.核定征收 | 020401 | 020401.日常管理中被税务机关依职权核定计算税款的(按税种) | 扣11分 | ||
19 | 03.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 | 0301.发票开具、取得、保管、缴销、报告 | 030101 | 030101.应当开具而未开具发票(按次计算) | 扣5分 | |
20 | 030102 | 030102.使用电子器具开具发票,未按照规定保存、报送开具发票数据的(按次计算) | 扣5分 | |||
21 | 030103 | 030103.未按规定开具发票(按次计算) | 扣3分 | |||
22 | 030104 | 030104.纸质发票未加盖发票专用章(按次计算) | 扣3分 | |||
23 | 030105 | 030105.未按规定保管纸质发票并造成发票损毁、遗失的(按次计算) | 扣3分 | |||
24 | 030106 | 030106.未按照规定缴销发票(按次计算) | 扣3分 | |||
25 | 030107 | 030107.未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告发票使用情况的(按次计算) | 扣3分 | |||
26 | 030108 | 030108.违规跨境或跨使用区域携带、邮寄、运输或者存放纸质空白发票(按次计算) | 扣3分 | |||
27 | 030109 | 030109.擅自损毁发票的(按次计算) | 扣11分 | |||
28 | 030110 | 030110.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非善意接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 — | 直接判D | ||
29 | 030111 | 030111.非法代开发票的; | — | 直接判D | ||
30 | 030112 | 030112.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发票,非法制造发票防伪专用品,伪造发票监制章的; | — | 直接判D | ||
31 | 030113 | 030113.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 — | 直接判D | ||
32 | 030114 | 030114.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的; | — | 直接判D | ||
33 | 030115 | 030115.其他违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定或者违反发票管理规定,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 | — | 直接判D | ||
34 | 030116 | 030116.违反发票管理规定,虚构业务或提供虚假材料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的 | — | 直接判D | ||
35 | 030117 | 030117. 12345、12366热线等公开服务投诉平台有拒开发票行为记录,经查证属实的(按次计算) | 扣3分 | |||
36 | 0302.税控器具安装、使用、保管 | 030201 | 030201.未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 | 扣11分 | ||
37 | 030202 | 030202未按规定保管税控专用设备造成遗失的(按次计算) | 扣1分 | |||
38 | 04.登记与账簿信息 | 0401.税务登记 | 040101 | 040101.未按规定变更税务登记或复业登记的 | 扣3分 | |
39 | 040102 | 040102.未按规定开具或核销外出经营管理证明的(按次计算) | 扣3分 | |||
40 | 040103 | 040103.评价年度末仍是非正常户记录的纳税人; | ____ | 直接判D | ||
41 | 040111 | 040111评价年度内有认定为非正常户记录的 | 最高为C | |||
42 | 040104 | 040104.非正常户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负责经营的其他纳税户; | —— | 直接判D | ||
43 | 040105 | 040105.D级纳税人的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负责经营的其他纳税户 | —— | 直接判D | ||
44 | 040106 | 040106.采取虚假停业、虚假注销等方式,逃避纳税义务的 | —— | 直接判D | ||
45 | 040108 | 040108.法律规定对纳税人进行强制认定,纳税人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税务认定的(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等) | 扣5分 | |||
46 | 040109 | 040109.评价年度内停业连续达3个月以上或累计达6个月以上的 | 不予评A | |||
47 | 0402.账簿与凭证 | 040201 | 040201应设置未设置或未按照规定设置账簿、记账凭证以及其他纳税资料的 | 扣11分 | ||
48 | 040202 | 040202.未按照规定设置或保管账簿、记账凭证以及其他纳税资料的,或原始凭证不合法、不真实的, | 扣11分 | |||
49 | 040203 | 040203.不能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并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向税务机关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 不予评A | |||
50 | 05.评估信息 | 0501.纳税评估 | 050101 | 050101.纳税评估信息_补税金额不满1万元且占当年应纳税额不满1%,已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缴纳罚款的 | 扣1分 | |
51 | 050102 | 050102.纳税评估信息_补税金额不满1万元且占当年应纳税额1%以上,已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缴纳罚款的 | 扣[1分+(应补税款/评价期应纳税款×100%)*10] | |||
52 | 050103 | 050103纳税评估信息_补税金额1万元以上且占当年应纳税额不满1%,已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缴纳罚款的 | 扣3分 | |||
53 | 050104 | 050104纳税评估信息_补税金额1万元以上且占当年应纳税额1%以上,已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缴纳罚款的 | 扣[3分+(应补税款/评价期应纳税款)×10] | |||
54 | 050105 | 050105纳税评估信息_无补税,行为罚2000元或以下且已缴纳(按次计算) | 扣1分 | |||
55 | 050106 | 050106纳税评估信息_无补税,行为罚2000元以上且已缴纳(按次计算) | 扣3分 | |||
56 | 050107 | 050107.在规定期限内未按税务机关处理结论缴纳或者足额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 | ____ | 直接判D | ||
57 | 050108 | 050108拒绝、阻挠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纳税评估的 | 扣11分 | |||
58 | 06稽查信息 | 0601涉嫌犯罪 | 060101 | 060101存在逃避缴纳税款、逃避追缴欠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行为,构成犯罪的 | — | 直接判D |
59 | 0602涉税违法被行政处罚 | 060201 | 060201.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或者拒绝、阻挠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税务稽查执法行为的 | — | 直接判D | |
60 | 060202 | 060202存在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税收违法行为,未构成犯罪,已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 | —— | 直接判D | ||
61 | 060203 | 060203 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系统的 转人工指标 | —— | 直接判D | ||
62 | 0603发现少缴税款行为,作出补缴税款处理,或进行其他处罚 | 060301 | 060301存在偷税行为,未构成犯罪,但偷税(逃避缴纳税款)金额10万元以上且占当年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已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 | —— | 直接判D | |
63 | 060302 | 060302发现少缴税款行为,作出补缴税款处理_补税金额不满1万元且占当年应纳税额不满1%,已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缴纳罚款的 | 扣1分 | |||
64 | 060303 | 060303发现少缴税款行为,作出补缴税款处理_补税金额不满1万元且占当年应纳税额1%以上,已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缴纳罚款的 | 扣[1分+(应补税款/评价期应纳税款)×10] | |||
65 | 060304 | 060304发现少缴税款行为,作出补缴税款处理_补税金额1万元以上且占当年应纳税额不满1%,已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缴纳罚款的 | 扣3分 | |||
66 | 060305 | 060305发现少缴税款行为,作出补缴税款处理_补税金额1万元以上且占当年应纳税额1%以上,已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缴纳罚款的 | 扣[3分+(应补税款/评价期应纳税款)×10] | |||
67 | 060306 | 060306发现少缴税款行为,作出补缴税款处理_无补税,行为罚2000元或以下且已缴纳(按次计算) | 扣1分 | |||
68 | 060307 | 060307发现少缴税款行为,作出补缴税款处理_无补税,行为罚2000元以上且已缴纳(按次计算) | 扣3分 | |||
69 | 0604拒绝、阻挠税务机关执法 | 060401 | 060401拒绝或阻止税务执法人员依法依规开展入户检查时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的 | —— | 直接判D | |
70 | 060402 | 060402在规定期限内未按税务机关处理结论缴纳或者足额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稽查) | —— | 直接判D |
- 搜索
-
- 发改投资[2022]1652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
-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34号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
- 人社部发[2022]70号 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
- 国办发[2022]3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 国务院令第755号 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3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公告
- 财税[2017]37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的通知
- 发改投资[2022]1652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
-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34号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
- 人社部发[2022]70号 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
- 国办发[2022]3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 国务院令第755号 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3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公告
- 财税[2017]37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的通知